【我們與惡的距離】
     "你懂那種感覺嗎?半夜他起來發狂、叫,我也只能默默跟在後面 一邊擦著眼淚一邊跟著他、抓住他,一邊想我又沒有做壞事,為什麼是我。 不是晚上一次,是一個晚上好多次,你剛要睡著的時候他就起來了,沒辦法阿,還是要顧著。 有時候想一想乾脆我自己也死一死算了,可是死了就沒有人照顧他了.... 我想要原本的他回來,就沒辦法阿,社工跟教會那邊也是說有要幫忙阿 你也是阿,可是能夠幫得很少阿,我想要他回來阿。"      【我們與惡的距離】這部戲劇  讓這段回憶及畫面在腦中再次閃過  這是曾經坐在我對面的一位父親,  聲淚俱下的字字闡述,  敘述他面對從資優生到發病的孩子   不只是照顧的痛苦  還包含失去原本的那個「正常孩子」的痛苦失落   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     (影片來源: 我們與惡的距離 The World Between Us 官方頻道 )   【惡人】     在劇中不同角色展現了各種所謂的「惡」   有病不看醫生的神經病  冷漠無情的主管  對母親無理傲慢的女兒  冷血又不知悔改的殺人犯  竟然幫殺人犯辯護的律師  無法支持自己伴侶還吵著要離婚的太太  一副好爸爸卻搞外遇的丈夫  什麼事都不做整天喝酒耍廢的爸爸  不願出面道歉的罪犯家屬  拒絕好心人士協助的固執婦人  把親生女兒往外推不准回家的媽媽     這些非黑即白  籠統又看似事實的稱謂及標籤  用一種隔離與冷漠的方式  以片面的資訊詮釋一個完整的《人》  但人類真的是一個面向就能完整詮釋的生物嗎?     【 背面 】   這個世界走得很快  快得讓我們很難慢慢的理解  或是我們太想跟上這個快  所以選擇先不停下來理解   我們不斷追問  認為只要依著自己想的脈絡一路追問到底  就會找到答案   答案?到底什麼是答案?  生命根本無法用一條支線說得清   我們大概都清楚自己不是一個特質可以說得清的  但在面對這些「惡」時  我們卻暫時不願意看見其他的線索  為什麼呢?   一旦知道他們苦的那一面  我們就被困惑住了  「我怎麼能對受苦的人憤怒,他是因為...而如此的呀!」  「難道他有苦就能這樣嗎?殺人魔本來就該被唾棄與怨恨阿!」  「不然到底現在是誰的錯嘛?」  我們很難接受兩者就是並存  我們被訓練要歸類  歸類自己也歸類別人   歸類完後我們評論  評論自己也評論別人   於...